刘非:选择北语,是一件幸福的事
邂逅北语
对于刘非来说,选择北语是非常自然的事情。当时选择北语,刘非是看上了北语的环境。当年北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校园里拥有酒吧和KTV的大学。其次,北语坐落于拥有很多酒吧和Live house的五道口。刘非特别愿意在这样相对开放的音乐艺术环境里待着,在大一就经常去五道口周围看演出,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更多乐队的现场表演。
刘非说自己很幸运,“我选择了北语,北语也选择了我。”在北语,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。他特别提醒学弟学妹们,要区分好“想干什么”和“适合做什么”二者之间的区别,可能自己想做的并不适合自己。而大学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。
北语致力于培养中外文化交流,宽容和包容是这所学校的风骨。北语给了刘非一个更宽容的环境,不仅在文化上包容,思想、意识也非常宽容,容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,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校园文化
刘非很感谢语言学院“小联合国”的文化氛围。学校里有很多留学生,很多外国朋友,很多留学生乐队,很多搞乐队的中外学生,思想非常开放。这种开放对刘非来说,意味着能听到很多不一样的声音,不一样的音乐。那时学校食堂二楼是留学生食堂,南墙的边上,是Bla Bla酒吧,扎啤很便宜,刘非经常坐在那跟留学生聊天喝酒,看球,看欧洲杯、世界杯,也在那约女孩。那时各国各民族的年轻人聚在一起,聊闲天,享受生活,也交流思想。
刘非也是不唯分数论教育理念的践行者。“我上学那会儿,英语成绩特别不好,老挂科,但外国朋友特别多,而且交流很通畅。现在我有了孩子了,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是这样,不强求必须出成绩,实用最重要,只要能达到她自己想要达到的程度,就够了。当然,那些需要深度学习的,也要学得更多才好。”
刘非说自己在北语上学,很幸运。那时候每天生活很简单,或者待在宿舍,每天听歌;或者做一些实习、志愿者的工作。剩下时间天天就是踢球,喝啤酒。那时学校里面有一个餐厅,晚上就成了夜市大排档。“你能想象吗?大学里开着大排档,很有烟火气”。讲到这里,刘非笑着说:“可能我这个开酒吧的潜质在那会儿就显现出来了,爱张罗。”
学在北语
人文学院的老师,很有个性也很有学者风范。刘非说,那时自己读中文系,上课坐在最后一排抽烟。那节是梁晓声老师教的,对刘非招招手,说:“刘非,来来来,你来抽我的烟。老师别的不太懂,但是烟还是比你好的。”刘非也真就上前拿了老师一支烟。说到这里,刘非还是非常感慨:“其实那样是不对的,但是老师也没有批评我,而是把自己放得很低。那是真正的学者风范。”继而又说道,“那时我抽的是中南海,老师拿给我的是红塔山。”
还有那时的班主任,史大鹏老师,遇到他也让刘非觉得自己挺幸运的。史老师是艺术系的,长头发,白衣飘飘。刘非跟他聊得很投机,一起聊音乐、摇滚乐。刘非说,大学老师就应该是这样,不仅是学术修养好,而且个性张扬。
刘非如今依然很感念自己的毕业导师,路文彬老师。上学时,虽然平时不怎么在学校,但是跟老师关系特别好,也爱跟老师聊天。说到这里,刘非感慨道:“现在工作了,很少有机会跟老师见面,有机会真应该拜访一下。”
刘非说,在中文系学到的东西,看似无用,但这种文科逻辑和思维,是可以实际运用到自己乐队和酒吧工作里,比如策划演出、活动,写各种文案等等。不过,刘非说自己挺惭愧,大学毕业之后跟同学基本都没什么联系了,主要是因为工作很不一样。他觉得联络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约出来聚一聚。所以有机会的话,非常欢迎北语校友们来SCHOOL坐一坐。
职业生涯
“在北语,想学术,没问题。想把它当平台,就把它当一个平台,各取所需,也没问题。关键是想好要做学什么,对自我的行为负责就行。”对于刘非来说,大学就是学做人和怎么进入社会。对于老板刘非来说,要能在三教九流之间游刃有余,不是靠读书能学会的。
2006年的音乐节,刘非认识了单蔚(现迷笛音乐节CEO)。之后,从音乐节为入口,刘非找到了想要干什么,办音乐节、演出、策划、办荔芙娱乐音乐公司、做Joyside、后海大鲨鱼、万能青年旅店等独立厂牌的乐队经纪人,开SCHOOL酒吧。当然,SCHOOL酒吧也会给很多乐队提供机会。
关于在学校所学知识和社会工作之间的认识和感悟,刘非说:“学生气不是坏事,但是人要有更多的烟火气,我身上的烟火气出现的太早了。不过,我认为,人应该始终跟世界是连接的,也要让世界看到你,如果完全隔绝于世界的话,所做的一切没什么意义。”
因为刘非的工作性质,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,各路神通都得去结交认识。SCHOOL酒吧就是教同学们大学不教的东西。SCHOOL可以治愈一个人的社恐,让一个社恐的人在这里放松下来,找到自己的归属感。刘非说,自己很爱看《水浒传》,喜欢那种江湖气、烟火气。很多人觉得摇滚乐都是负能量,其实是个误区。SCHOOL里面都是一群很有爱的人,一群非常简单、非常直率的人。
最后,刘非说,可能自己是学校采访过的最不一样的校友。“之前北语可能都不认我这个校友。我那时的同学,当老师、教授、外交官,各行各业都有。而我呢,当个体户,开酒吧。也就是《乐队的夏天》第一季火了之后,大家才知道,哦,原来刘非每天不是不务正业呀。当然我也没觉得怎么着,术业有专攻而已。现在很荣幸,北语终于把我当校友了。”
前辈寄语
走出学校,多看看世界,是刘非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唯一的建议。学校是一个小的社会体系,现在学校里也越来越社会,但是学校和真实的世界、真实的社会还是有一定差距。所以刘非希望大家能够走出学校,见到更多的世界、更多的风景,别总是在宿舍里打游戏、玩电脑。即便爱玩游戏的人,也要在现实和虚拟之间找到平衡。
学习当然是自己的硬基础,但是学习和尝试这两个不冲突。刘非说自己上学时也见过很多女生,每天就是自习室-上课-下课-自习室。直到大学毕业那天,院系里办的毕业聚餐上,他才知道,那些每天都上课听讲下课学习的女孩,原来也很有趣。总之,去学习,去尝试,去犯错,去表达,都是体验人生、寻找方向的方式。积累人生,不能只靠书面或别人的间接经验,更要靠自己的实践。而且在职业规划面前,这些生活里的直接经验,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。
展望北语
在人才培养方面,刘非说,希望学校里的年轻人百花齐放。刘非以自己的工作体验为例,“在音乐方面,SCHOOL提拔所有新鲜的血液,新鲜的声音,让这些更新的声音,被更多的人听到。除了酒吧,我还有一个莱斯酷(Let’s School)音乐基地,是一个现代音乐的培训机构,希望年轻人过来玩音乐。如果师弟师妹在这方面需要提供帮助或咨询,欢迎随时来找我。”总之,刘非鼓励年轻人张扬个性,展现才华,而且乐意在音乐这条路上给年轻吾辈以帮助与指引。
再者,百花齐放,意味着承认不同声音的合理性,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。对此,刘非校友表示自己特别相信两句话:第一,“存在即合理”,第二,“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,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”。
刘非希望北语的文化生态能够越来越活跃,百花齐放,让别人不太一样的点都展现出来,产生文化碰撞的任何可能性。作为自己工作领域里的开拓者,刘非说得非常实在:“如果学弟学妹们有音乐方面的需求,我随时愿意提供帮助,因为我需要人手。学弟学妹可以跟着我来做这个行业,我也很开心。都聊到最后了,咱们还是得是实实在在的。总之一句话,北语如果有自己的乐队,我很愿意帮助。”